云南工商学院护理学专业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7-01-27


云南工商学院护理学专业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2017-2020)

专业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医疗卫生行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保持护理学专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学院实际和专业特点,本着客观性、规范性、时效性、可操作性原则,特制定护理专业建设规划。


一、树立先进教育教学理念

把(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贯穿于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整体护理能力。采取切实可行的一系列措施,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学生全面成才,发展个性,提供便利条件和自主发挥的空间。


  • 明确定位把握方向

   1、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的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求生存)的教育新理念,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宗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

 

 学科发展定位

以护理学为主,积极发展护理学相关学科,结合国情及老龄化社会的特点,积极开发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向多学科、多领域发展。形成一个具有多学科、多领域、多方向共同发展的综合教学体。


办学层次定位

以本科教育为主,根据社会需求争取开展在职培训等非学历教育项目。

 

办学类型定位

以教学型为主,逐步向教学研究型过渡。

 

师资队伍定位

建设一支以本科学历为主,招收一定比例的研究生学历,在年龄、职称、学历等方面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教学力量定位

以教授、副教授为主体,以讲师为主力,以助教为辅助,周密组织、合理搭配,形成合理。构建有各级职称人员参加的、结构合理的、实力较强的教学力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服务区域定位

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能在医院、社区、家庭、康复中心等提供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预防保健,生活护理等服务。

 

师资队伍发展规划

1、努力建设一支实力雄厚的一流师资队伍。力求形成国内、行业专家引领的专兼职结合的护理师资队伍,使护理教学、培训、技术服务等多个层面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进一步完善护理师资队伍的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


2、未来教师队伍以研究生学历为主,大力引进研究生学历教师,逐步达到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占50%以上。鼓励现有本科学历教师在职提高学历或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转行。今后根据发展需要,本科学历的讲师以下教师原则上不再承担本科教学工作。


3、引进或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 10名。在今后引进教师时,着眼全国各地,注意改善学缘结构。做好临床护理教师的聘任,将一批高职称、较高学历、临床经验丰富、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临床护理人员择优聘为本学院教师,培养20-25名兼职临床带教老师;继续实施专业课教师下临床工作制度,使在职教师的知识结构与临床护理发展发展充分接轨,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结构护理教学团队。


4、积极创造条件,聘请知名国内的护理专家2-3名,指导护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融合最新护理理念和技术,成立专家委员会,并进一步探索专家引领机制。


5、预计今后三年时间,专业教师总数达到32人左右,其中研究生学历达到25%,教授15%,副教授25%,讲师37%,助教21%;50岁以上教师15%,40岁以上教师30%,30岁以上教师30%,30岁以下25%,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都将大大改善。力争1-2名教师成为省级教学名师,2-3名教师成为校级教学名师。


四、专业发展规划

1、2017年开设护理本科专业;

2、2018年开设老年护理本科专业;

3、力争3年内增设涉外护理专业。

专业建设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情况,随时调整。


  • 教研室、研究室、实验室发展规划

根据专业增设情况,拟成立新增专业教研室、研究室若干个,并适当调整现有教研室编制。

  1. 拟成立教研室:临床护理学教研室、社区护理学教研室、康复护理学教研室、老年护理学教研室。

  2. 拟建立实验室:

2017-2020在现有护理实验(训)室、无菌操作室、内科护理实验室、儿科护理实验室、外科护理实验室、ICU实验室、妇产科实验室、急救技能训练室、康复护理实验(训)室、形态学实验室的基础上,逐步投入经费,进一步完善机能实验室和社区护理等实验室,并购进满足实验(训)室需要的教学设施,建设国内一流的实验室和模拟病房。

  1.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医院,聘任教师,进行护生的毕业实习。


六、发展规模

预计三年内在校生500-700人左右,同时开展专本套读教育。


  • 加大投入,建设品牌专业

1、经费投入:要利用一切机会争取经费,加大事业经费投入,争取上一流的项目,配一流的师资,出一流的成果,创一流的业绩。


2、加强课程建设。使每门课程在师资力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验室条件、教材建设等方面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力争2-3门课程成为校级精品课程,1-2门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3、加强学科建设。以护理学为主,积极发展护理学相关学科方向,向多学科、多领域发展。


4、加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队伍建设。营造一支素质好、能力强、效率高、满足事业需要、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管理干部队伍。


根据护理学专业建设发展目标制定建设方案和具体规划如下:

  • 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目标:目前,护理学院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助教12人。3年内专职专业教师达30人、兼职教师8人的规模,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达50%以上,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进一步改善。


2、实施措施。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广泛吸纳人才、在职培养和传帮教带等多种方法,使护理学专业师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1)自身提高。青年教师,以攻读学位的方式为主,鼓励本科学历教师参加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加大英语的学习,可采取自学、听课或短期进修的形式,造就学习英语的浓厚氛围,并成为护理学专业的特色。中年教师,主要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方式进行单科进修。并鼓励教师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参加计算机和英语等级考试,获得相应等级水平的合格证,鼓励并安排教师到医院参加临床实践,教师参加实践形成制度化,实施轮训制,使教师由单一的教学型向教学、临床实践一体化的‘双师型’目标转变。特别是对于新进教师,要担任实验室工作,主要负责实验、实践教学指导。


(2)引进高层次人才。每年从高校接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2-3人,从高校或医院引进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2名。争取三年内能引进1-2名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引进教师时,着眼全国各地,注重改善学缘结构,以利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3)聘请兼职教师。聘请部分医院和教学医院的业务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将引进一批高职称、较高学历、临床经验丰富、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临床护理人员择优聘为本学院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学队伍。


(4)进修学习。每年选派1-2名教师到知名高校进修、培训,接受护理领域的新理论、新思路,以提高教师水平。


(5)营造学术氛围。学院及教研室有计划地开展学术讲座、业务活动及教研活动等,拓展学术思路,提高学术水平、增加学术气氛。


(二)教学管理与改革

教学管理

  1. 管理目标:严格高效、服务优质。从被动管理走向主动管理,树立管理就是服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思想,把握时代特征,以动态、多方位地观察、分析现在乃至未来的需求趋势,找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以及与其他大学相比较的优势和不足,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专业调整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供咨询建议。


  1. 实施计划:

(1)维护教学计划严肃性,实行教学环节规范化;

(2)慎重选聘任课老师,保证主讲队伍水平;

(3)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4)严肃考风考纪,改进考试办法;

(5)严格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保证教学质量;

(6)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严格学籍管理制度,把住学生质量关。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1.  建设目标:立足专业发展,增加培养方向。

 (1)精品课程建设力争3年内2~3门课程达到校级精品课程标准,1~2门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


 (2)课程体系建设:以国家的规划教材为基础,不断完善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找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以及与其他大学专业相比较的优势和不足,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晰护理特色和护理教育的整体化概念,更加注重人际沟通、社会心理学等课程的设置与建设,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现代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


  1. 除个别非主干课程使用自编教材外,主干课程全部应用国家规划教材。主编和参编国家规划教材2~3部。

  2. 实施措施:

  课程建设:

  (1)克服护理学一直以来过于注重医学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进一步明晰护理特色和护理教育的整体化概念,更加注重人际沟通、美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的设置与建设,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现代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借鉴国内其他院校成功的经验,探讨护理专业增设专业方向的新路子。


  (2)在三年制护理专业基础上,充分论证,增设三年制急救与重症监护方向和社区护理(或康复护理)方向。专业建设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情况进行调整。


  (3)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从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在课程结构整体优化下,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合并、重组、更新和改革。


  (4)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理念,探讨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模式,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构筑开放式的课程体系,拓展学生选择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5)在教学内容上及时补充护理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实现专业教学适应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6)改革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状况,加大实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材建设:建立严格的教材选用制度。


  • 教学条件

     建设目标:

 (1)目前护理学实验室,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实验用房17个,练习床位43张。拥有教学仪器设备637件,固定资产近400万元。三年内,在现有实验室基础上,建设资产总值800万元以上、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护理学实验室和临床护理模拟病房。


 (2)进一步充实护理图书、报刊、杂志。


 (3)在现有昆明第四人民医院、嵩明县中医院、嵩明县人民医院的基础上,继续在省内外城市开辟实习基地,至2017年,在上述实习基地基础上再增加3~4所综合二级医院作为实习基地,满足学生实习要求,拓展就业渠道,实现实习到就业一条路。


    实施措施:

    在作好教学设施基本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积极筹划好实验室的建设。做好新建实验室的规划,在基础护理实验(训)室建设的基础上,拟建设临床护理实验(训)室、急救护理实验(训)室、康复护理实验(训)室以及社区护理实验(训)室等,以满足专业教学及学科发展。并购进满足实验(训)室需要的多功能模拟人和其他设施,建立国内一流的实验室和模拟病房。


  • 效益和特色

护理学院注重教学与育人并重,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专业吸引力、毕业生就业、社会评价都有所提高。


     1、学生素质培养目标:坚持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专业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以人为本,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基础理论知识创新能力的统一,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较高的现代护理人才。


学生文明、守纪、严谨、勤奋,具备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职业修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强,理论知识扎实,技能操作能力强,学生创新能力强。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基本达95%以上,一次性就业率高,就业质量较高,就业覆盖面较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和职业素质评价满意率高,毕业生广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2、措施:建立与学生平等沟通的新型管理模式,多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和关爱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爱岗敬业和思想道德水平。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素质成为学生自身要求与追求的目标。


在培养学生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突出护理实践能力,注重整体护理理念,体现社区心身疾病预防)为原则,做到素质教育全程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课堂上注意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统一;课外有计划邀请护理老专家通过做报告、开座谈会等形式,巩固学生专业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随时帮助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不适。帮助学生作好职业生涯规划。


发挥学生会的作用,通过学生会各种组织,开展各种专题活动,强化对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信息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加强与实习医院的联系,及时沟通信息,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和用人单位满意率。